--文采风流的唐女诗人薛涛  

     在成都东郊的望江楼公园内,存留着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坟墓。“渚远江清碧簟纹,小桃花绕薛涛坟”,唐人郑谷的诗句在大自然的物换星移之中,已经变成历史的记忆,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四季常青的竹林取代了小桃花开的景象。“昔日桃花无剩影,到今斑竹有啼痕”(清·郑成基《薛涛坟》),桃花怒放,体现了诗人热情烂漫的性格,桃叶飘零,象征着诗人凄凉的身世。然而,最能表现女诗人精神品格的,还是后来出现的棵棵青竹: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雨后酬人玩竹》)。

     薛涛生前的这首咏竹之作,正是本人的最佳自况。那墓边摇曳的竹影,也许是诗人精灵所化,她取代了昔日桃花,向历史请求着更加公正、更加深刻的评说!

一、“万里桥边女校书”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元稹《寄赠薛涛》)。也许是山川水土、文化习俗的原因,汉、唐、五代以来,“吴越饶营妓,燕赵多美姝,宋产歌姬,蜀出才妇”(何光远《鉴戒录》卷十)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唐代宗大历年间,当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佳话仍在峨眉、锦江之间传诵不息的时候,成都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才女,这就是薛涛。

     薛涛,字洪度,长安人,幼年随父宦游成都,从此,成都成为她的真正故乡。在她年长之后,虽有过“何日片帆离锦浦,櫂声齐唱发中流”(《乡思》)的乡思之情,但始终没有离开四川。薛涛聪颖早慧,八、九岁时即知声律。一日,父亲指着院中井边的梧桐树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续道:“枝迎南北鸟,时送往来风。”父亲愀然久之。“偶吟桐叶落人间,始悔才名半生误”(清·张怀溥《吟诗楼》),这首出口不凡、凝聚着薛涛幼年智慧和才华的诗歌,竟成为她日后营妓生活的谶语。不久,父亲去世,母亲孀居,独立把薛涛养到及笄之年。这时,薛涛“仪容颇丽,才调尤佳”,饶词辩,娴翰墨,小有诗名。贞元元年(785),韦皋镇蜀,召薛涛侍酒赋诗,薛涛从此开始了乐籍生活。

     韦皋镇蜀二十一年,其幕府人才济济,唐中叶许多著名将相都出自他的门下。薛涛身为幕府营妓,同黎州刺史行《千字文令》, 其聪颖辩慧博得满座喝采;她同幕宾僚属们诗酒唱和,以锦心绣口赢得极高声誉。她的诗篇和才名随着幕府驰出的使车传遍了全国。年轻的薛涛,还不知愁为何物,虽然自然界的物候变化有时偶尔撩起她几丝感伤的思绪,但她仍以“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草”(《鸳鸯草》)的态度消遣着诗酒流连的生活。有一次,南越赠送给韦皋一只孔雀,薛涛建议为孔雀开池设笼。孔雀南来,象征了唐王朝昌隆的国运和韦帅显赫的治迹,薛涛的建议,又颇有美人佐政的风韵,这件事遂成为文人们极力渲染的一段佳话。由于韦皋的宠爱,薛涛一度介入了幕府的政事,何光远《鉴戒录》卷十记载:“应衔命使者每届蜀,求见涛者甚众,而涛性亦狂逸,不顾嫌疑,所遗金帛,往往上纳。”这事引起韦皋的恼怒,在贞元五年(789)将薛涛罚赴松州。松州是西川的边陲,抗拒吐蕃的前线,薛涛把边塞索漠之景和自己内心的幽怨结合起来,写下了《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和《罚赴边上韦相公》两首诗。为了进一步诉说委曲,薛涛又写了《十离诗》,运用“犬离主”、“笔离手”、“马离厩”、“鹦鹉离笼”、“燕离巢”、“珠离掌”、“鱼离池”、“鹰离鞲”、“竹离亭”、“镜离台”等十个意象,来表达自己失宠后的怅惘之情。对于薛涛受贿和《十离诗》,后人颇有非议,然而,这种性格弱点暴露在一个年龄不大、涉世未深、以色相和才艺供人娱乐的弱女子身上,是完全可以谅解的。

     献诗获释后,薛涛回到成都。不久,她脱去乐籍,退居在浣花溪边。“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寄张元夫》),她经常身着红衣,在溪畔徘徊,开始思索着什么,在沉静中显出了成熟。溪畔的生活是自由、浪漫的,带有薛涛突出的个性特征。她性爱红色,无论是写“红开露脸误文君”(《朱槿花》)的朱槿花,“晓霞初垒赤城宫”(《金灯花》)的金灯花,还是写“竞将红缬染轻纱”(《海棠溪》)的海棠花,无不从“红”处着笔。她在门前种满象杜鹃一样的琵琶花,让自己生活在红浪般的花海里。甚至连一时名重的“薛涛笺”,也是“深红小笺”。来到当年如霞似火的琵琶巷口,你会体味到女主人热情活泼的内心世界。如果说松州之行开始打破薛涛幕府生活的狭窄见闻,那么在浣花溪畔,她是有意识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在自然与心灵之间构筑艺术的虹桥。“一泓秋泉”(《秋泉》)、“一叶莲舟”(《采莲舟》)、斛石翠色(《斛石山》)、菱荇清流(《菱荇沼》)……带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与轻柔,被移植到一个芬芳馥郁的诗歌苑囿之中。这段时间,薛涛游历了荣州、简州、嘉州、渝州、夔州,写下了《题竹郎庙》、《江月楼》、《西岩》、《赋凌云寺二首》、《海棠溪》、《谒巫山庙》等山水纪行之作,从此,大自然成为薛涛艺术生命和诗歌天地中一片新的芳洲。

     永贞元年(805),韦皋去世。继任的十镇节度使中,高崇文、武元衡、王播、段文昌、李德裕等五镇与薛涛诗书往还,过从甚密,当时著名的诗人王建、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都与薛涛唱和。人到中年的薛涛依然过着“门前车马半诸侯”的交游生活。在薛涛的交游圈子里,除了权倾一方的节度使和著名文人外,还有幕府佐僚、贵胄公子和禅师道流。《全唐诗》收薛涛诗八十九首,大半为唱和之作,无论献诗、寄词、酬答与赠别,形式上都是绝句体。其中有《贼平后上高相公》、《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公》等溢美之什,《赠苏十三中丞》、《和李书记席上见赠》等泛泛之作,也不乏《摩诃池赠萧中丞》、《送姚员外》等感情深挚的佳篇,这些诗形象地展示了女诗人的生活世界和感情经历。晁公武评《锦江集》,说薛涛“工为诗”(《郡斋读书志》)。胡震亨说“薛工绝句,无雌声”(《唐音癸签》)。陆昶在《历朝名媛诗词》中说:“涛诗颇多,才情佚荡,而时出闲婉,女中少有其比。然大都言情之作,娓娓动人”(卷六)。薛涛的唱和诗以抒情为主,一方面摆脱了一般女子因缺乏生活而带来的“闺阁之气”,做到了“无雌声”;另一方面在艺术感受、构思和表现上又无不带有女性诗人的“闲婉”和细腻。如《送卢员外》一诗:“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玉垒山前的风雪之夜构成别离的具体情境,信陵君与侯嬴的故事暗示出主客关系,凄凉中透着雄壮,具有咏史诗的力度,很难想象这首诗是出自一位女子之手。在《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中,第一首诗只用“低头久立向蔷薇,爱似零陵香惹衣”两句,就刻画出一个羞涩、多情又略带感伤的女子情态。第二首诗则用“满袖满头兼手把,教人识是看花归”两句作结,烘托出一位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女子形象。表现出女性特有的笔意。其他如《酬杜舍人》之清新,《酬吴使君》之幽雅,《送扶炼师》之意趣盎然,表现出多彩多姿的风格特色。“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元稹《寄赠薛涛》),薛涛的唱和诗作确实称得起女性诗国中的吉光片羽。

     元和二年(807),武元衡镇蜀,奏薛涛为校书郎,虽然没有实授,但薛涛却由此获得了“女校书”的称号。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一诗曰:“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女校书”就成为薛涛才名的代称。诗歌之外,薛涛还工书法,《元和书谱》中称薛涛“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元人杨维桢《答曹妙清》诗中说:“写得薛涛《萱草帖》,西湖纸价可能高”(《列朝诗集小传》甲集)。“女校书”的才华不仅表现在“辞客停笔”、“工卿梦刀”的艺术功力上,还表现在政治方面。薛涛熟知历代幕府的政迹得失,成为节度使们谘询的对象,受到极高的礼遇。大和五年(831),李德裕为防吐蕃建成筹边楼,薛涛作《筹边楼》诗道: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十四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首“教戒诸将”(钟惺《名媛诗归》)的诗作,“托意深远”(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卷186),反映了“女校书”清醒的政治头脑和丰富的历史经验。它总使我们想起杜甫那首“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的《塞下曲》。历史上有过北魏的“女侍中”,南陈的“女学士”,后蜀的“女状元”,宋朝的“女进士”,唐代也有象李冶、鱼玄机那样的“扫眉才子”,她们的智慧与文才或许可以和薛涛相踵武,但在人生经验和政治素质上却显得逊色一筹。从这一点来说,“女校书”的才名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

二、“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特殊的生活道路,使薛涛成为封建女性中自由爱情的又一个追求者。早在青春妙龄之时,她就吟诗羡慕“双栖绿池上”,“同心莲叶间”的双凫(《池上双凫》),鄙视“春风摇荡惹人衣”,“一向南飞又北飞”的柳絮(《柳絮咏》),形成自己的爱情观念。脱离乐籍后,她一直属意于知音的寻觅,在她交往的士大夫文人中,有些人与她的关系显得不同寻常。在《送郑资州》一诗中,薛涛用“离人掩袂立高楼”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悲苦,并在结句运用《陌上桑》中罗敷的典故,表示自己在离别后的忠贞。在《别李郎中》一诗中,薛涛用“花落梧桐凤别凰”的意象来暗喻这场离别的性质,结尾用“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来说明这场离别将是一次生离死别。由此可见,郑资州、李郎中与薛涛有过较深的感情纠葛。作为一名较少封建道德观念束缚的女性,薛涛有过多次恋爱,感情显得比较丰富,但每一次恋爱都是纯洁而严肃的。为此,她写了《咏蝉》,以蝉的清洁自喻,诗云:“露涤清音远,风吹故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这是薛涛对自己爱情经历的真实剖白。

     元和四年(809)三月,在司空严绶的撮合下,薛涛在梓州结识了任东川监察御史的元稹,很快就爱上了这位比自己小十岁、却又名满天下的风流才子。这时的元稹新科未久,政治上尚能刚正不阿,他久慕薛涛之名,常悄悒于怀抱,这次,他主动申请监察东川,正是为会薛涛而来。一见面,薛涛走笔作《四友赞》,赞砚、笔、墨、纸云:“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使这位“贞元巨杰”大为惊服。第二年二月,元稹因得罪宦官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薛涛写下《赠远二首》,情意真挚。然而,元和六年,元稹于妻子韦丛死后在江陵贬所纳安仙嫔为妾,元和十年又续娶裴淑为妻。长庆元年(821),薛涛因元稹入翰林寄去自创的“深红小笺”,元稹在笺上作《寄赠薛涛》一诗,结尾有“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之句;薛涛也写了《寄旧诗与元微之》,其中有“长教碧玉深藏处,总向红笺写自随”的表白。但元薛姻缘始终未能缔结。

     薛涛终生未字,致使后人有“孤鸾一世,无福学鸳鸯”(樊增祥《满庭芳》)之叹。也许因她早年的营妓生活有污名节,也许因她恃才自负,追求一种平等、忠诚的夫妻关系。在《春望词四首》的第三首中,她沉痛地抒写了自己爱情理想破灭后的悲愤心情: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与薛涛齐名的唐代女诗人李冶和鱼玄机在爱情生活中也是十分不幸的。李冶有“弹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相思怨》)的感伤,鱼玄机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赠邻女》)的喟叹。这些才女悲剧性的爱情结局,不能不作为社会问题引起我们的深思。

三、“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薛涛晚年移居成都西北的碧鸡坊,在坊内建造吟诗楼,自己衣着女冠服,栖息楼上。早在青年时期,她就感到自己不是尘世的女子,“长裾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玉芝”(《试新服裁制初成》三首),暮年,终于在经受人世患难之后,回归道门。这是她为自己选择的归宿,也是命运的必然结局。乐妓加女冠,这几乎是中国封建女性中最不幸的一生。薛涛偷吃了智果,又品尝了禁果,她走了一条与封建社会中普通妇女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她失去了女子应该得到的东西,却获得了一般女子难以获得的价值;她失去了人生宝贵的爱情,却获得了男子也难以获得的才名。贞节坊前、名教簿上也许不会有她的名字,中国诗史上却因此产生了又一位卓越的女诗人。这是她的不幸,又是她的大幸!薛涛的一生为自己带来种种评说,有无聊文人的猎奇,有道学先生的咒骂,有心理猥亵的杜撰,也有持论公允的同情和赞赏,但光绪年间的陈矩称得起薛涛的知音,他在《灵风草堂》的“题词”中说:“冰丝鲛绮,巧丽清奇,本良家女,比竹调脂,劈波采霞,光彩离离,词坛酒垒,名重当时。”这位《洪度集》的最后一个刊刻者,于薛涛青灯古祠的桑榆晚景中,看到了一棵苍苍劲节的青竹。

     薛涛卒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她的卒年同她的生年、享年一样众说纷纭、难有定论。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然而,在今天的成都,还留有望江楼、吟诗楼、薛涛坟、薛涛井、薛涛字等遗址、遗物,供人们参观凭吊,冀或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告慰坟边那片翠色苍苍的竹林吧!


热门薛涛诗集